随着我市文旅产业的持续升温,一幅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韵味的民宿画卷正徐徐展开。从人大代表建言到政府高效落实,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品牌集群发展,大同的民宿业正以“加速度”崛起,“特”字号民宿点亮文旅新名片。
依托云冈石窟、大同火山群、长城遗址、文化古城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来同游客大幅增长。2024年,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中秋假期大同民宿预订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国庆假期,大同多家民宿早在半个月前就已订满;2024年热门小城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两倍,大同位列其中……面对这种爆发式增长,全市现有住宿接待能力已不能满足源源不断客流的需求。大力发展民宿业成为缓解游客住宿需求的必然选择。
2025年初,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推动我市民宿业发展的建议》,直指大同旅游住宿能力不足的痛点。建议全面分析了我市民宿业面临的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业态以中低端为主、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足等,并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市人大代表建议,编制出台长远规划和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市场化建设,着力培育大同特色民宿品牌。建议还提出要研究出台民宿业发展管理办法、促进民宿业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建立健全民宿业工作管理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协调小组。
代表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列上议事日程采纳办理。市政府快速行动,将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具体举措。
2025年6月24日,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研究了餐饮住宿业经营主体新增从业人员就业能力提升等工作。8月10日,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8月21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大同市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该意见围绕加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引导集聚发展等20个方面进行长远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市旅游民宿产业实现规模、质量全面提升,建成一批精品高端旅游民宿,发展一批具有大同特色的旅游民宿产业集群。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令民宿投资者、创业者信心满满,大同民宿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市文旅局近期摸底统计显示,全市符合旅游民宿标准的已达177家,房间数1837间,床位数3291张。
如今,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大同特色民宿集群,为游客提供了“一宿一景”的多元住宿体验:
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一家古香古色的民宿,沿着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两旁客房名格外吸引眼球:会元居、进士居、探花居、榜眼居……最高处房间为状元居,寓意着“步步高”,而这家民宿也以此命名;
云冈区石头村山顶民宿:海拔1400米,推窗见山,云海环绕,成为远离喧嚣的“空中桃源”;
唐坊·火山漫步太空舱营地:坐落于火山群景区,以科幻感住宿舱和全景天窗吸引年轻游客;
于家寨火山岩窑洞民宿:投资超5000万元,将传统窑洞与现代疗愈理念结合,成为“自然疗愈目的地”;
李二口长城驿站:毗邻明长城遗迹,融合庄园别墅与边塞文化,让游客沉浸于历史长河。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旅游旺季,全市特色民宿预订量快速增长,而游客的好评和赞誉也纷至沓来。“住了6天仍意犹未尽!”四川游客胡先生对云冈石窟旁的民宿赞不绝口;北京吕女士评价火山岩窑洞“治愈了城市焦虑”……
民宿业发展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带动了乡村振兴。李二口村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倩坦言:“民宿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大家钱包鼓了,日子更红火啦!”
当前,随着“桑干人家”“长城人家”“步步高”“瑞天祥”等本土民宿品牌的培育,大同民宿不再仅仅是住宿场所,更成为融合了当地文化、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的体验空间。
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发挥旅游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级工作专班的作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协同配合。同时,将制定大同旅游民宿标准,从文化呈现、服务规范、建筑设计等维度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评定一批标准、优品、精品旅游民宿,进行统一授牌并实行规范化管理。市文旅局还将实施等级旅游民宿破零行动,储备一批有达标潜力的等级旅游民宿,并加快建立旅游民宿发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治作用。
一条人大代表建议,两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一份重磅实施意见,20条具体措施,177家特色民宿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大同民宿业已经从零散发展到规模集聚,从单一住宿到多元经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