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留住文化记忆守住古城之魂 市人大代表杨素卿谈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来源:大同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03 11:04:28
本报记者刘培现


  《政府工作报告》把文旅振兴与乡村振兴、工业振兴作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三大战略,这让代表们深受鼓舞。市人大代表、民革大同市委主委杨素卿认为,大同古城就是大同的根和魂,要制定科学的整体规划,破解原住民与新住民的难题,让古城“活”起来;通过展示历史足迹,彰显文化特色,让古城“火”起来,让更多的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深切感受体验大同古城浓郁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文化旅游名城的转变。
  杨素卿认为,近年来,经过修复与保护,大同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古都灯会和文化庙会吸引了众多游人,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大大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古城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了出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古城的整体功能定位欠缺,导致游客只是在几个分散的景点一游而去,无法领略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导致带动经济的效应不强。二是原住民流失过多,使古城过显“寂静”,“活”气不足。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无法实现深度体验。大部分文旅活动处于零散、碎片化,未能形成大格局、大影响。由于古城的旅游资源管理分散在不同部门,旅游资源无法统一合理布局、统一开发运营、统一策划宣传推广,致使古城难以“火”起来。
  杨素卿认为,如果说云冈石窟是大同的一颗明珠,那么古城就是大同的根和魂。要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首先,要在明确古城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对历史街巷加以保护,如用雕塑等方式还原古街巷名字的由来和传统故事,为游客了解大同、感受大同文化奠定基础;规划中应设立小型群艺馆、图书馆等公益活动场所,让古城充满人文气息。其次是要破解原住民与新住民的难题,让古城“活”起来。真正承载古城历史和文化元素的恰恰是这些原住民,他们的流失是目前古城缺少生气、生活生态无法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政府合理规划修缮复建民居四合院,采取低租金的办法让一些优秀的原住民回迁,比如那些被评为孝贤之家、和睦之家的原住民,以及名人的后裔和当代文化人,同时落实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学校、医院、绿化等,保持古城的生机和人气。第三,展示历史足迹,彰显文化特色。在规划古城旅游项目中,要体现既相互融合,又别有风格的多民族融合元素。如古城建立少数民族风情街,让游人体验在大同建城和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有品质的美食一条街,引入凯鸽、凤临阁、老爷庙、东方削面、浑源凉粉等有口皆碑的品牌美食,让真正地道的美食成为大同的文化名片和文化载体;建造古代战争博物馆、历代改革博物馆、北魏博物馆、辽金博物馆、走西口博物馆、剪纸博物馆、面食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以及徐永昌将军纪念馆等;建设演艺中心,将罗罗腔、耍孩儿、北路梆子、二人台以及柴氏兄弟的大同数来宝等曲艺搬上演艺中心,使曲艺、舞蹈、音乐相互串联,形成音乐会。用文化激活古城。一座城里有人,城里的人有文化,城里有故事、有美食,这座城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这就是大同古城。